找到相关内容8336篇,用时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月称及其《入中论》

    称的《明句论》以及藏译本的《空性七十论注》《六十如理论注》《四百论注》等的研究更是无人问津。作为大乘佛教大国的汉传佛教,对于在晚期大乘佛教中做出过巨大贡献,在中观学派中占有重要地位,而且在藏传佛教寺院...

    李学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581347.html
  • 中国饮茶法源流考

    散茶为主。此时烹饮手续逐渐简化,传统的烹饮习惯,正是由宋开始而至明清,出现了巨大变更。   明代后,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,团茶、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,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。茶叶冲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91881410.html
  • 刘述先:论宗教的超越与内在

    凸显出超越的不同性格。两种形态在东西思想都有巨大的吸引力,得到持久而庞大的支持,不妨在此略加讨论。   举例 来说,在西方神学中有所谓「本体论的论证」(ontological argument),企图...

    刘述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681607.html
  • 西藏佛寺音乐中的汉地器乐形式——楚布寺甲瑞居楚乐

    ,其寺院、信仰者在西藏的卫地[4]和康区以及、青海、甘肃、宁夏、山西、蒙古各部族中急速增加,影响日渐扩大。鉴于噶玛巴活佛的巨大的修持法力及教派的实力和影响,早在忽必烈称帝前,于公元1253年南征云南...

    格桑曲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2681689.html
  • 敦煌边塞诗歌综论

      生年一半在燕支,容鬓沙场日夜衰。萧关不隔乡园梦,瀚海长愁征战期。 (《萧沼二首》其一,伯3619)   这些都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及其所带来一系列后果的清醒认识。残酷的战争,不仅要耗费巨大的人力...

    胡大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3081884.html
  • 人间佛教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

    即能打破了社会隔离,允许人们相互合作,以发现不然就会被忽视的共同利益(common interests)。如托克维尔所言,它们是“巨大的免费学校”,在这里,公民“不再纯粹关注他们自己。”[9]   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73681903.html
  • 论晚明居士佛学的思想特质及其效应

    不出禅净并行,乃是自力解脱与他力往生的混和物,然而,泰州后学中以“狂禅”著称的李卓吾(卓吾尝师从王襞),其返归净土行的转向,对于晚明居士佛教所产生的巨大效应,实在不容忽视。  晚年李卓吾推崇禅教归净论...

    陈永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4538205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

    过分推崇以及以心挽劫的巨大努力,也可看到唯识学中第八阿赖耶识能摄一切、能生一切的精神作用。《仁学》因其对于认识论问题的突出,实际上是依唯识学说而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哲学思想体系。   梁启超作为一位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24082384.html
  • 缘分 ·功德·共同体——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

      缘分 ·功德·共同体——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   李向平 何子文   中国人很少以直接面对的方式,来讨论自己的信仰问题。   然而,中国人的信仰问题自1980年代中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,得到了前所没有的关注,并且日益显得重要。一个时代的变迁,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要有一个新的挂搭之地!人有没有灵魂?人的精神关怀问题如何处理?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常常会在社会发生巨大变迁时,自然不期然地凸现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982652.html
  • 中国信仰的现代性问题

      为此,国家公祭的宗教社会学意义,在于它的神圣性、公共性、权威性、义务性和亲和性。既然是圣祖祭拜,本应是族群关系的巨大整合;国家公祭形式,把国家对于族群的亲和功能凸现了出来。炎黄、孔子就再度成为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3082655.html